本站首页 新闻资讯 决议决定 人事任免 人大公报 法制园地 代表联络站 议案追踪 代表风采 人大履职
     
  · 人大新闻
  · 机构设置
  · 决议决定
  · 人事任免
  · 人大公报
  · 法制园地
  · 代表联络站
  · 代表风采
     
  主页 > 人大新闻 >
 
 

嘉鱼县人大常委会公报2022年第2期

 
时间:2022-05-26来源:嘉鱼人大作者:
 

嘉鱼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举行第次全体会议

2022年5月20日,嘉鱼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德炳主持会议,副主任郑德朝、王秀群、杨宗平、杨洁出席会议。县政府副县长杨富佳,县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徐从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吴寿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专(工)委室副主任列席会议。

根据会议通过的议程,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听取和审议了县乡村振兴局局长任志新受县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嘉鱼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会议要求,县政府及乡村振兴等部门要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引领,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重点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重点,持续在巩固脱贫成果、发展农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努力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六华受县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推动我县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着力在调优产业、科技创新、品牌营销、产业融合上做文章。要立足彰显区域特色,力争结构调优、产业扶强、效益调高;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健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水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培育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抓好水产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引进、示范与推广;要坚持“品牌强渔”的理念,提升标准、引领高端,擦亮嘉鱼水产名片;要聚焦水产产业,在建链、强链、补链上下功夫,努力构建起“先进的养殖业、发达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繁荣的休闲渔业”的现代渔业新格局,促进嘉鱼水产业多元化发展。

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殷先俭受县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县创建“荆楚文旅名县”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嘉鱼城市软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着力在空间资源、产业业态、市场需求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统筹规划,融合开发。要建立部门、乡镇文旅融合联席协作机制,督促各镇各部门各单位抓好创建任务落实,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完善旅游品质。

会议审议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提请接受蒋明同志辞去嘉鱼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人大代表职务请求的议案。会议决定,接受蒋明同志辞去嘉鱼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人大代表职务的请求,报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备案

关于嘉鱼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

——2022年5月20日在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乡村振兴局局长任志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现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既要守底线,脱贫不返贫;又要上层次,振兴不掉队”的工作要求,坚持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压紧压实责任,统筹推进工作坚持“三级书记”抓振兴和“一办”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先后12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研究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等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性文件,指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建立县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21名县级领导联点12个脱贫村、15名县级领导联点12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实现联村帮扶全覆盖。坚持尽锐出战要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82人,驻村工作队82支,驻村干部255名,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

(二)守牢守稳底线,防止返贫致贫。全面实施《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强化监测预警响应,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建立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教育、医保、住建、水利、民政、交通、农业等16个部门和8个镇参与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设置了医疗费用支出较大、交通意外事故、产业失败等14项监测指标,定期开展数据比对筛查风险户,并通过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向镇村发出预警。坚持“应简尽简、公开公正”的监测对象认定流程,从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发现风险线索之日起,15天内完成监测对象识别认定,提高工作效率。对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生活陷入严重困难的,通过“绿色通道”先落实帮扶救助,后履行有关程序。截止目前,通过三种监测方式,累计纳入监测对象76251,其中脱贫不稳定户40134人,边缘易致贫户3310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11人。经过帮扶,已有66户224人消除风险,风险消除率86.8%(户)。

(三)狠抓产业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做大做强“蔬菜、水产”两大特色产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全县8330户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发展蔬菜、水产、林果等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户比率达100%。列支300万元购买“保灾+保价”产业双保险列支190万元购买“防贫保”列支47.5万元购买“综治保”,最大程度降低脱贫户和监测户产业发展风险。坚持抓好稳岗就业围绕“稳岗就业、提技赋能、返乡创业”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就业跟踪帮扶。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状态分类实施动态监测。截至目前,全县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14307人,较2021年增长4.8%,为脱贫人口设立公益岗位587个,帮助增加务工收入。

(四)用好衔接政策,巩固拓展成果。落实政策,强化措施、细化任务,持续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是健康帮扶保就医。2022年,将脱贫攻坚期内健康扶贫工作机制调整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对稳定脱贫人口执行资助参保减退政策,同时建立医疗救助倾斜机制、高额医疗费用患者负担监测预警机制和依申请救助机制,调整优化医保扶贫政策,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二是教育帮扶保就学。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全县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外无一人失学辍学。严格执行教育资助政策标准2021年累计资助9267人次553.18万元。三是危房改造保安全。建立健全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和日常巡查机制,对农户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做到应改尽改、应补尽补。2021年,全县累计实施危房改造20户。四是饮水管护保供应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全县11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常态化水质监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及安全率达到100%,全县29.27万农村人口基本实现集中式供水全覆盖和“共饮长江水”的目标。五是兜底保障保民生。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继续保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标准不变。2021年以来,已将监测对象中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62人纳入农村低保,1人纳入特困供养,临时救助9人,做到早发现、早帮扶。

(五)建项目强管护,提高使用效益。一是强化资金保障。2021年,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衔接资金11431.98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衔接资金5500万元,中央及省市财政专项衔接资金5931.98万元,共安排实施项目47个,已全部竣工验收结算,顺利通过省级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考核。二是强化资产管理。稳妥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和资产移交,清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1.811亿元,完成资产确权并已全部移交,实现扶贫项目资产“底数清、权属清、责任清、分配清”目标,确保资金有成效,资产管理到人到村。三是强化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村级申报、镇级审核、县级审定程序认真抓好2022年项目库建库工作。目前,经过各镇申报已完成2022年项目库建库工作,入库项目108个,入库项目资金规模2.31亿元。

(六)聚焦问题整改,提升工作质量。一是坚持真改实改、一体整改。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将2021年中办暗访督查调研、国务院大督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调研、国家和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暗访以及全省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等发现的各类问题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一体研究、一体部署、一体整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坚持举一反三、立行立改。按照“县级领导牵头抓总、镇部门各负其责、乡村振兴局督查指导”的思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全力推进问题整改。今年,对2021年中央和省调研、督查、后评估、暗访等反馈的4类16项22个问题,迅速制定整改方案,督促指导各镇、各部门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彻底整改。截止目前,各镇、各部门根据排查认领的22个具体问题正在扎实推进整改。三是坚持试点先行,边查边改。今年,全省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监察系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在全市试点,我早动员早部署,广泛宣传,强化督办指导和问题整改截至5月5日,全县3185条问题线索已完成全面入户核查复核抽查全县共查实问题线索2011条,查否问题线索1174条,追缴违规资金629元,补发资金5.3万元,移交县纪委问题线索80条,追责问责53人次。

二、经验成效

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形成了一些经验亮点,得到了各级的一定认可。

(一)“三个坚持”做实动态监测帮扶。一是坚持每月开展监测排查。固定每月20号为村上报当月新识别监测对象日,月底前完成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各项纳入程序工作,次月开始享受帮扶措施。2021年以来,县新识别监测对象10户。二是坚持每月收集各类预警信息。乡村振兴局每月主动联系民政、残联、医保等单位,收集“个人自付3万以上人员”、“新鉴定的重残”、“新办理的整户低保、特困供养户”等预警信息17000余条;通过信访、舆情、自主申报等渠道全年收集线索30余条,全部第一时间转发乡镇,为乡村开展排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坚持每月开展数据分析。乡村振兴局信息中心每月分析全县户表、村表、外出务工等数据,及时通知数据异常的村加强排查。

(二)措并举”提升搬迁后扶成效。一是稳定政策,聚力新起点。紧扣“四个不摘”要求,研究出台了《嘉鱼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方案》,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分工,筑牢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壮大产业,提升新功能。将安置点产业发展纳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在小微型安置点发展特色种养、农林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实现了1个安置区至少有1个主导产业的目标。三是拓展就业,开辟新门路。在拓岗、稳岗和就业培训上下功夫,发挥以工代赈作用,用好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确保每个易迁家庭有1人以上能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县易迁劳动力就业率达100%。四是配套设施,优化新环境。加强安置区水、电、路、网和路灯、垃圾箱等设施配套,实现安置区亮化、绿化、美化。统筹安置点与迁入地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满足搬迁群众对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社保、户籍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确保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平等共享公共服务资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抓得还不够细致,衔接资金项目建设进展较慢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进一步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实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准化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持续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二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就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落实消费帮扶、小额信贷等政策,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平稳过渡、扩面提质、拓展延伸、协同联动”的就业帮扶模式,抓实稳岗就业,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强化规划引领,持续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清洁美化活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加强平安嘉鱼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让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足。

五是进一步强化机制保障。健全完善“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一办”工作推进机制,实各级工作责任,强化统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严肃查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为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提供坚强保障。

关于推动我县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2022年5月20日在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农业农村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现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县关于推动嘉鱼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我县水量充沛,渔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先后荣获全国水产百强县全国渔业平安示范县”、“中国鮰鱼之乡”、“湖北水产大县等称号,为水产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县水产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渔业发展新机遇,克服各种困难,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生产方式,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1.构建总体布局,拓展养殖空间。编制出台了《嘉鱼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年-2030年)》,划定了水产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明确不同区域、不同水体渔业发展重点、品种结构和养殖规模。禁养区面积21.40万亩,限养区面积14.70万亩,养殖区面积10.05万亩。全县渔业可放养面积24.75万亩。按照“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粮渔共赢”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稻虾共生、稻虾憨共养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全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6.94万亩。稻田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是单种水稻的3倍。2021年水产品产量6.81万吨,产值17.5亿元。

2.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健康养殖。发展斑点叉尾鮰亲本25万组,亲本培育面积1万亩,年产鮰鱼鱼苗16亿尾,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培育公分苗2亿尾、大规格鱼种2000万尾,选育后备良种亲本2万组,产值过亿元。匙吻鲟、胭脂鱼等地方特色品种人工繁育得到长足发展,苗种产量3000万尾;小龙虾苗种完全自给自足;先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突破黄鳝规模化人工繁育难关。全力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全县建设10家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家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大力建设大岩湖、蜀湖、牛栏湖等疫病测报点,充分利用病害测报成果,精心开展水生动物疫病监防控工作,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小龙虾等主导品种、池塘网箱养鳝等十大技术,全县培育365个渔业科技示范户,示范面积4万亩。

3.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水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督促所有水产养殖场特别是国家级、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严格按产地准出制度,做好三项记录等工作。加强监督抽检。年从65家养殖场、45家水产品经营户、180家重点养殖户共抽检400多个样品,抽检合格率100%。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目前,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大岩湖水产养殖合作社、三湖渔业公司等多家水产养殖企业率先进驻该系统。在做大做强第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咸宁外婆湖食品公司已建成投产,加工能力5000吨,醉鱼系列产品畅销沿海地区;浙江浔味堂食品加工园已动工建设,极大提高我县水产品加工能力。以休闲渔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山湖温泉、金色年华以渔业资源为依托,发展为旅游休闲胜地,先后举办垂钓比赛。沿湖、沿库以品鱼为主打节目的休闲基地,先后开门大吉,喜迎游客

4.培育新型主体,强化生态治理。全县现有登记注册的渔民专业合作社70余家,入社社员占渔民比重的31%,养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6%,产品销售量约占全县总产量的70%。围绕鮰鱼产业发展,我县创建了1个国家级良种场、2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大岩湖国家级斑点叉尾良种是全国三同类良种场中规模最大,苗种产量最高,品系最多,历史最久,亲本培育面积600亩,良种亲本1万组,生产优质鱼苗近亿尾,每年提供良种后备亲本2万公斤嘉鱼县三湖渔业责任有限公司先后被各级政府部门批准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水产良种场”、“市级水产龙头企业”。抓好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工作。用好中央、省级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建成斧头湖畔公司、渡普镇南岗闸养殖片区养殖尾水治理工程。今年又争取资金2000万元,规划在沿湖地区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强化湖泊水库环境保护全面禁止投饵施肥养殖,三湖连江、大岩湖、蜜泉湖等大水面,先后实行人放天养生态养殖模式。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全年共开展安全宣传活动25次,发放安全宣传资料1500份,安全培训教育650人,累计开展生产检查执法行动21次。

二、水产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水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养殖业提升任务艰巨。一是养殖业粗放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低小散状况明显,集约化程度很低,总体效益不高,水产养殖短腿依然存在二是大宗水产品养殖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内涝和干旱等恶劣气象条件时常对养殖业造成重大影响。三是渔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城镇化、工业化、退垸还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渔业空间受到挤压,养殖发展空间逐年萎缩。

(二)苗种生产秩序不规范。一是无证生产现象严重。有较多养殖户有法不依,无证生产,苗种生产秩序混乱。二是亲本种质较差,县内斑点叉尾鮰良种场,培育良种亲本的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亲本更新的需要,大多数鮰鱼亲本来源不合法。三是生产经营不合规,生产许可、生产记录、质量检验、产地检疫等制度,未完全贯彻落实。四是良种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国家级大岩湖斑点叉尾良种场划归城投公司管理,渔业主管部门不能充分利用政策、技术管理和项目资金优势,导致大岩湖良种场建设滞后,未能履行良种场的职能,发挥国家级优势。

(三)加工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水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不高,我县虽然已有嘉安、外婆湖等加工企业,但以粗加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形象不突出,没有形成规模的拳头产品,市场辐射面窄,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助民食品厂已停产。二是水产品流通体系还不完善,县里无专业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经纪人队伍不健全,水产营销人脉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休闲渔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县休闲渔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档次低,吸引力不强,经济效益一般。

(四)渔业服务管理不够到位。一是我县渔业科技现有的水平,还无法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品种的引进养殖还是以群众自主摸索为主,代价过高;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技术推广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渔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渔民之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和合力,不利于长远发展。现有的合作组织绝大部分无法正常运行。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很多隐患,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尚无能力对水产品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全面检测。

、下步措施

推进水产高质量发展要遵循科学发展理念,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发展三产,力争结构调优、产业扶强、效益调高,促进资源、生态和渔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努力构建起“先进的养殖业、发达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繁荣的休闲渔业”的现代渔业新格局,实现渔区繁荣进步、和谐稳定。

(一)加强整治,规范生产,擦亮中国鮰鱼之乡名片。我县是全国最大的鮰鱼苗种繁育基地,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而整体种质水平逐年下降,必须加以规范整治。一是加大亲本选育力度。指导大岩湖国家级良种场、三湖渔业等省级良种场,制订亲本选育规范,完善选育路线图,建立鮰鱼亲本核心群,提高亲本种质水平。二是规范建设繁育基地。大力建设国家级省级良种场,支持新型繁育主体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苗种繁育基地鼓励各主体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推进苗种繁育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建设。三是开展苗种产地检疫。成立水产苗种检疫队伍,合理设置申报点,建立健全检疫工作流程;加强繁育基地巡查力度,追踪苗种生产培育,掌握苗种病害及用药情况,为基地建档立卡,提高检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受理业主检疫申报,快速完成检验任务,准确出具检疫证明,为苗种上市争取时间,为扩大市场创造条件。四是加强苗种监督执法。严格执行《湖北省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严格落实生产记录、质量合格证明和检疫证明等制度,加大苗种质量安全抽检力度,加强亲本监管,依法吊销违规者许可证。五是理顺管理体系,将大岩湖国家级良种场产权划归农业农村局,更快、更好、更高推进良种场建设,带动全县鱼苗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拓展空间,转变方式, 提升养殖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县的水产养殖主要是以池塘养殖为主,在现有养殖空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积极拓展养殖的内涵和外延。一是进一步落实《嘉鱼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按照确定的渔业水域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切实加强对渔业水域开发利用的指导与调控,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二是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鼓励和扶持集装箱养殖、池塘圈养等设施渔业的发展,不断拓展养殖空间,促进养殖业向工厂化、集约化发展。三是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开发新品种养殖,扩大名特优新品种覆盖率;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积极发展健康、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业。四是要切实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提升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生态环境体系,推动现代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五是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按照“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创新机制、融合发展”的原则,在湖泊、水库人放天养,构建立体生态养殖系统,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向市场供应优质水产品。

(三)深化加工,活跃流通,延伸渔业产业链。发展与渔业增长相适应的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延伸渔业产业链,对于促进渔业生产、提高效益和产业素质,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一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出台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二是加强水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中粮储项目建设为基础,建设水产品批发市场,完善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推进市场管理现代化,着力培育一批水产行销大户和企业。三是充分利用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渔家乐等系列项目,开展沿湖观光、湖滨休闲、湖上垂钓、湖鲜品尝等以“湖”为特色的旅游活动,不断开发渔文化内涵,促进渔业经济向高深层次发展。四是深入开展渔业区域品牌创建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加快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加大对“加鱼”叉尾鮰、“簰洲圆子”等品牌的培养宣传推介力度,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区域性渔业品牌,培育壮大一批名牌产品和企业。

(四)加强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水产发展后劲。一是大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培育运营规范、竞争力强、能有效带动渔民增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养殖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广泛开展渔民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渔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渔业生产者的技能素质。四是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快水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水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推进水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切实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建设,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水产品市场、渔业水域环境等环节的监管执法,为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推进水产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县创建“荆楚文旅名县”

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2520日在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嘉鱼县文化和旅游局 殷先俭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荆楚文旅名县”创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荆楚文旅名县”创建资格是一项含金量十足的荣誉,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和文旅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多次被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党代会报告等,足见这项创建工作的重要性。2019年,嘉鱼县被纳入全省首批“荆楚文旅名县”5个创建单位之一后,我们以文旅融合为抓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民俗活动为载体,以特色景区为热点,迅速开展创建工作,从而使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

一、我县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共有国家4A级景区2处(山湖温泉、田野乡村公园),3A级景区2处(光年城堡、康丰源生态旅游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官桥八组),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官桥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景区1个(三湖连江风景区),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官桥镇),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湖北旅游名镇”“湖北旅游名村”各1个(官桥镇、鱼岳镇牛头山村),旅游星级饭店3家,高星级农家乐6家,三星级农家乐8家,蔬果采摘园10家,林果采摘园8家。全县目前建设有“四馆三场一中心”为核心的公共文化场馆,以及规上文化企业33家。

二、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坚持全域谋划,构筑文旅融合大格局。

坚持把文旅融合工作放到全县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文旅融合工作,将文旅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打造。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荆楚文旅名县”创建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创建工作。制定了嘉鱼县“荆楚文旅名县”创建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具体任务和实施举措,形成了由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主抓、全社会参与的创建合力。目前已完成《嘉鱼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该规划按照“一心驱动,一城引领,一轴串联,三区联动”的空间格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谋划三产融合项目。通过科学规划,持续推进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共建共享、全域整合。

(二)坚持项目带动,推进文旅融合大提速。

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我们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综合打造。以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建设为支撑,努力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加快旅游提档升级,全力以赴集中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相继引进了田野乡村公园、中国诗经文旅康养综合体、蜜泉湖旅游度假区、恋江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白云山阿洛亚康旅度假产业综合体、天湖沙洲-三国陆口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超10亿元重大文旅项目,目前各投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项目覆盖诗经文化、三国文化、鱼文化、康养文化、美食文化等多种地方特色文化内核,业态涵盖康养度假、乡村研学、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等多个方面。

(三)坚持全媒营销,唱响文旅融合新品牌。

开展旅游线路策划。策划了亲子研学一日游、老年养生一日游、春季赏花游、夏季采摘游等旅游线路;向省厅、市局推介旅游线路,组织旅游企业参加“花点时间·惠游湖北”旅游推广季活动,借助省市平台宣传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丰富宣传推广手段。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网站等平台,先后推出了全鱼宴名店、五大景区、赏花游、采摘游、研学游等主题系列宣传。2019年至今共发布文旅宣传信息1000余篇(条),对全域导览手绘地图信息和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功能进行了完善提升。积极推介旅游资源。先后组织参加了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以及在长三角(上海)地区、大湾区(深圳)地区、京津冀(北京)地区的招商引资推介会,积极开展旅游资源、旅游线路和招商引资推介。举办多种节会活动。近年来,景区组织举办了密泉湖旅游度假区赏花节、户外拓展、光年城堡风车节等活动,持续搅热旅游市场,科普游、研学游、采摘游线路日趋成熟。2020年4月,央视网“云游美丽中国”之“云游湖北”活动启动,我县是全省首站开播地,也是直播时间最长的开播地,在长达3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我县向所有云上观众充分展现了县内美景美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据统计,直播过程中逾400万观众在央视网和斗鱼平台上进行了在线收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嘉鱼文化旅游品牌唱响全省,走向全国。

(四)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全域文旅大提质。

我们以“全域化旅游、泛产业融合”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和旅游的载体作用,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1.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近年来,我们打造了“元宵节猜灯谜·全民阅读”“乡村春晚”等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二乔初嫁•浪漫七夕”汉式婚礼体验活动;把“二乔出阁礼”“忘不了野藕吊锅”“嘉鱼刺绣”等非遗项目列入县级非遗名录,并予以保护传承;原创推出了《二乔出阁礼》实景演出、《草船借箭》歌舞、《卧龙吟》等一批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文艺节目;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6·10文化遗产日”,在蜜泉湖度假区、二乔公园、簰洲湾九八抗洪纪念馆等旅游区,开展文博非遗展览和文化进景区活动。同时,我们还从打造文化旅游节庆、规划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激发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开发、提升现有景区品质、搭建特色文化常驻景区平台等方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2.促进文旅和体育融合。先后成功主办了咸宁市首届运动会、第十七届金色年华杯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中国沙滩网球巡回赛暨“香约温泉”咸宁市第三届沙滩网球公开赛、第五届“王者荣耀”全国城市总决赛、金盛兰杯武网城市网球俱乐部巡回赛、湖北省青少年网球精英赛,连续主办四届湖北省业余网球公开赛、举办两届中国·嘉鱼“环三湖连江”四分马拉松赛,以及2021年湖北长江超级半程马拉松暨“金盛兰杯”嘉鱼半程马拉松,每年举办群众广场舞大展演、配合开展了“千车万人驾游生态咸宁”嘉年华活动等,每年重大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彩、贯穿全年。打造了以嘉马、网球、冬泳、广场舞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体育品牌赛事,把嘉鱼打造成体育健身旅游目的地。

3.促进文旅和农业融合。充分依托嘉鱼现有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采取景区加基地、旅行社加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先后举办了潘家湾有机蔬菜采摘节、渡普镇脐橙节、新街“果蔬小镇•魅力田园”生态采摘节、高铁岭镇杨梅枇杷采摘节、陆溪珍湖莲藕美食节等,实现乡村采摘园和旅行社、旅游景区合作共赢。通过直播带货及云游直播活动,大力推介嘉鱼特产,嘉鱼蔬菜、野藕、簰洲圆子、簰洲香米、土鸡蛋、珍湖莲藕系列产品等大受追捧。

4.促进文旅和工业融合。指导旅游企业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logo及包装,建成了以“二乔家”、嘉安公司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加工销售企业,有效带动工业观光、旅游商品营销。其中,嘉安公司策划建设的省级非遗名录簰洲圆子展示馆已建成对外开放,金盛兰冶金公司正在策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旅游景区及三国系列钢构文创产品等。

(五)坚持全域共建,优化全域融合大环境。

全县已建起了县、镇、村(社区)“三位一体”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剧场、排练场,镇有文化站,村(社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我们提升服务水平,开展特色活动,让文化设施为旅游服务,让文化场馆成为旅游景点,使县博物馆、非遗馆、四邑村文化中心、二乔大戏台、九八抗洪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7座;加强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先后在武赤线、咸潘线、京珠连接线、嘉鱼大道等交通干线上设立了35块旅游交通指示牌和24块乡村旅游标识牌,建立了规范完善的旅游标识系统。

三、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是首批“荆楚文旅名县”创建验收年,省文旅厅预计7-9月对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因此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围绕迎检验收做准备。4月2日,县政府召开“荆楚文旅名县”创建专题会,要求各创建单位要明确创建“荆楚文旅名县”任务和要求,围绕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落实三个“明确”,解决好“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成”的问题。明确专人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创建任务,弄清目前具体需要做什么;明确时间节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折不扣地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向全县相关部门征集意见、建议,收集创建相关资料。目前,所有资料收集完毕,正在汇总整理归档。

四、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还不齐全。全县还没有一个大的游客中心,标识标牌、旅游氛围、服务设施、公共配套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文旅产业延伸有待加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的价值挖掘、利用开发不充分,文化资源向文创产品的转化薄弱,文旅商品的档次低、种类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水平不高。产业自身要素不健全,缺乏纵横向拓展。3A级旅行社目前只有1家。文旅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度不够,旅游新业态较为缺乏。

(三)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全域旅游业态呈现“有星无月”状态,没有旅游龙头企业。旅游线路、市场品牌推广不足,文化旅游产品主题不突出,文旅活动的影响力还不大。旅游产品差异性和独特性不够,旅游景区核心产品不鲜明,缺乏核心吸引力

(四)文旅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旅游、文博等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全县文旅系统存在着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制约了我县全域旅游事业的发展,人才队伍梯队建设迫在眉睫。尤其是导游队伍极度缺乏。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迎接创建验收为抓手,认真对标对表补齐各项短板。等省厅验收文件下达后,我们将按照“硬件”建设少丢分、“软件”建设不丢分、特色建设要加分的总体要求,对照验收标准开展对标自查,针对存在问题,逐项进行整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将问题改彻底、改到位,以确保圆满通过验收。

(二)以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实现文旅产业全域辐射带动。发挥文化旅游业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带动力大的优势,不断扩展文旅产业的深度和广度,推进文旅产业延伸到各行各业,插上“文旅+”“+文旅”的翅膀,实现文旅与美丽乡村、特色农业、养生养老、交通枢纽、工业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的融合互动,共同发展“过夜经济”,实现文旅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三)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核心,着力夯实文化旅游发展底盘。加快推进诗经文旅小镇、恋江湖生态旅游区、田野乡村公园、蜜泉湖旅游度假区、白云山阿洛亚小镇、天湖沙洲-三国陆口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将全县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统一标识牌,建成文化旅游点。提前介入指导二乔文化美食城、三国印象步行街按“湖北旅游名街”标准规划建设和招商运营。支持光年城堡创建金牌民宿,指导道味小镇、蜜泉果庄、康丰源创建高星级农家乐等。

(四)以文旅品牌营销为重点,全面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加大文旅宣传营销力度,突出打造嘉鱼“鱼文化乡村旅游节”系列节会,争取承办第三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围绕“诗经嘉鱼·二乔故里”主题,开发具有嘉鱼特色的旅游徽章等文创产品和本地特色伴手礼,集中推出和提升改造一批精品旅游景点、精品旅游名镇名村、高星级农家乐、星级宾馆和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供和增加旅游产品供给,创造更多的生活化时空,形成全天候的旅游消费需求。

(五)以文旅基础设施为保障,努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文化体育旅游公共设施建设。继续推动文化馆、图书馆、非遗馆进景区。加快重点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风景道沿线的美化绿化和改造提升工作。持续推进“旅游厕所”新三年行动计划,在景区内外、交通沿线等区域加大旅游厕所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实现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全覆盖,让游客体验全方位、零距离智慧化服务。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长期以来,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文旅工作,不断加强监督和支持,有力推进了我县文旅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突出嘉鱼“长江岸边鱼米之乡”的生态、文化、区位和产业等优势,成功创建“荆楚文旅名县”,全力推进文旅建设融入“五高新嘉鱼”发展全过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上报告,请予以审议。

嘉鱼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提请

接受蒋明同志辞去嘉鱼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人大代表职务请求的议案

县人大常委会:

蒋明同志个人原因,已向县人大常委会递交了辞职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三十二条的规定,经主任会议研究,现提请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接受蒋明同志辞去嘉鱼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人大代表职务的请求。

请予审议。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2022517

嘉鱼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出席、缺席人员名单

出席人员:

李德炳   郑德朝   王秀群   杨宗平   杨  洁   邹  明

何作军   李姣艺   徐燕梅   曾  勇   任文生   鲁  辉

黄长江   赵显发   段成新   陈良成   雷玉萍   王颖莉

  江   王竟成   孙日成   周玉荣   吴启臣   彭克勇

金学群   刘强文   李红斌   余  晖   林云庆   冯万山

张三星

缺席人员:

  明   邓卫东   方明祥   周华强   

 
 
嘉鱼县人大网 鄂ICP备14007004号-1
主办:嘉鱼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址:湖北省嘉鱼县人民政府办公楼五楼
Tel:0715-6355909 Fax:0715-635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