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代表
  · 市代表
  · 县代表
     
  主页 > 人大新闻 >
 
 

一名好书记 全村好福气——记省人大代表蔡建红

 
时间:2024-06-24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作者:
 

走进嘉鱼县潘家湾镇肖家洲村,宛如诗画般的新农村风貌令人陶醉。处处都是希望的田野,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每天都奔波于村户之间的省人大代表、肖家洲村党总支书记蔡建红,忙碌又充实。

在村民眼里,他是大家共同致富路上的“带路人”,是“为了村里发展自掏荷包”、舍小家顾大家的“老好人”,是勇于先行先试、倾心倾力倾情带着村民“共同缔造”的“领跑人”。

对此,蔡建红微微一笑,他说:“自己富了不算富,村民富了才是富。作为省人大代表,更应该始终不忘为民初心,立足岗位、为民解忧。”

一路走来,蔡建红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忠实履行代表职责,关注思考如何引领村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问题。

在这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蔡建红的带领下,生动演绎、坚定描绘。

三资清理敢啃“硬骨头”

蔡建红早早就外出打拼。他做过木工、搞过运输、开过餐馆,后来又在武汉、黄冈等地做建筑生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他的心里总是牵挂着肖家洲村,牵挂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2014年6月,在乡亲们的盛情邀请下,蔡建红返乡当起了村干部。2018年底,他高票当选为肖家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而这个时候的肖家洲村还是一个村集体经济为“0”的贫困村。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想要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先理清肖家洲村的家底,打好了基础才能盖好集体经济的‘房子’。”蔡建红回忆说,他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与镇党委进行了沟通。镇里对他的想法表达了肯定,并鼓励他“大胆干”,镇党委全力支持。

肖家洲村有300余亩鱼池和200余亩田地,过去是通过出租的方式为村集体增加收入。“那时候程序不规范,这500余亩鱼池和田地,以极低的价格包给了村民,租期长则20年,短则10年,导致土地价值虽然上涨,村里却没有收益。”蔡建红说,同时,还存在不少村民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私自划分、占用土地,这也是流失的村集体收入。

搞三资清理就必须把这些不规范的租赁合同全部废除,并按照新标准开始执行。回忆起这项工作起步时,蔡建红直言“艰难”。

“当时,先召集了村‘两委’成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座谈,开展摸底调查,并按类别登记村集体资产的名称、数量和使用情况,清理一项登记一项,确保不遗不漏。此外,大家还要对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进行核实,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蔡建红说。

蔡建红还记得,很多时候村民们白天不在家,他们就利用晚上与节假日的时间上门与村民沟通,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四次、五次,直到做通工作为止。“有些时候村民们不让我们进门,有的甚至破口大骂。我们就先从好说话的、有威望的村民入手,让他们再去带动其他村民,这才逐渐打开局面。”

蔡建红拿到一本台账,写的都是进行三资清理的历程,一张张照片、一笔笔账单、一次次公示都在其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通过三资清理,蔡建红接手肖家洲村的第一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从“0”元到5万元,这样的工作结果对肖家洲村来说是“历史性”的。随着三资清理工作顺利完成,肖家洲村发展的希望也跃然纸上。

强村富民背后的代表担当

潘家湾镇是蔬菜大镇,肖家洲村又是蔬菜的主产区,耕地面积近9000亩,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两瓜两菜”(南瓜、冬瓜、白菜和包菜),极其不稳定,这也导致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大量流失。

“坐拥9000亩耕地,村民却要外出务工,这是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看着抛荒的土地,蔡建红痛心地说。

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条件,增加村民收入,吸引更多人回乡发展农业成为蔡建红的“心上事”。

为此,蔡建红带着村干部远赴福建、山东等地取经,通过深入考察,最终决定发动群众改种生长周期更短、市场需求更大的长豆角。蔡建红想着,选好几个优质豆角品种,再加强田间管理,争取提早上市,打个时间差,肯定能抢占先机卖出好价格。

但在村民表决大会上,九成以上的群众担心改种后行情不好,不敢尝试。面对村民们的疑虑,蔡建红大胆承诺:保证种豆角收入会高过种植“两瓜”,如果谁家因改种豆角亏了本,所有损失由他个人包赔到底。

于是,村里80户村民拿出三百多亩地种上长豆角。村委会从外地请来技术员,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由于管理得当,长豆角长势喜人,深受商贩青睐。

“幸亏种了豆角!”村民算了一笔账:往年种南瓜和冬瓜,10亩地纯收入不足5000元。如今种豆角,每天采摘豆角一千多斤,毛收入一千五百多元。按一个月的采摘期计算,除去成本可获纯收入3万多元。

看到村民们赚到了钱,蔡建红心里也乐开了花。下一步,他将充分利用村子紧邻省城的区位优势,规划种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蔬菜品种,引进企业做深加工等,带领更多村民奔上致富路。

现在,蔡建红又带领大家建蔬菜大棚,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精品蔬菜品种,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在转变思路的同时,蔡建红发现,村里劳动力流失严重。通过进一步摸排,蔡建红了解到,村里不少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泥瓦工、电工等,由于都是“散活儿”,收入不稳定。经过思考,蔡建红盘算着在村里组建一家劳务公司。“一则解决村民灵活就业问题,二则村里有公司解决村民务工问题,这些劳动力就可以回到村里,回到这片土地上。”

说干就干!蔡建红带着村“两委”成员和村民谈心谈话,为村民算好经济账,坚定村民参与劳务合作的信心和决心。肖家洲村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与多家信誉较好的用工单位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安排村民从事混凝土浇筑、水暖电安装等劳务工作,吸纳本村10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稳步递增。

看到村里劳动力流失情况得到改善,蔡建红很欣慰。2022年,在一次谈话中,村民们提出,肖家洲村紧挨351国道武赤线,路上车辆多、速度快,老人上街、小孩上学安全隐患大,村民生产生活也有诸多不便。围绕这个问题,大家积极出谋划策。

结合大家的意见,蔡建红带着村干部进行深入调研,最终决定新修一条通往潘家湾集镇的“民心路”,这条路长约2.6公里,村民、学生日常出行可以避开繁忙的国道;另外,修建一条长约1.2公里通往田间地头的“生产路”,便于村民进行蔬菜种植和田间管理。这个决定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赞同。

现在,“民心路”和“生产路”已经修好并投入使用,村民们的生活更加舒心自在。

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这是蔡建红最喜欢的《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

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却无法动摇他对真善美的尊崇。

对于蔡建红而言,崇德向善、乐善好施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在创业致富和奉献社会中有效衔接,积小善为大善,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向善的力量,生生不息;火红的初心,充满感恩。这也让蔡建红有了一个“仗义疏财”的称号。

如今是“无现金社会”,出门要么刷卡,要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蔡建红的口袋里总会装有几千元钱,遇到村民上门求助,或者走访困难家庭时,他就个人掏个三五百元,一年下来,总得花上万元。

2016年,贫困户老赵的儿子患心脏病,生命垂危。重病降临,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老赵过来询问蔡建红,能不能办理贷款。蔡建红二话不说,自掏腰包给老赵拿了5万元,把老赵的儿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至今,这笔钱还没有还清。对此蔡建红摆摆手。“谁都有困难的时候,知道有的村民条件不好,我有能力就帮帮。”

2020年,蔡建红因自家产业发展规划,在村周边购置了15亩荒地,包括土地平整,前后斥资了70余万元。后来,为提高村集体收入,村里引进企业在辖区内建立一个蔬菜交易中心,企业看上了蔡建红的这块地。按照租赁合同,租金8万元/年,其中村集体得4万元/年,蔡建红得4万元/年。

截至2023年年底,蔡建红并没有收取这3年他该得的12万元租金。“租金我不会要,全部捐赠给村集体。”蔡建红说,我想把这笔钱作为一个困难帮扶基金,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家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蔡建红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示范带动了更多热心人投身各类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蔡建红还带动全村群众开展“共同缔造”,清理村庄障碍物、拆除违章建筑、种植树木,全面提升村庄宜居水平,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漫步在潘家湾镇肖家洲村成家堡,乡村道路宽敞整洁,村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花花草草点缀乡间,别有一番滋味。

“旁边这个景观塘,原本是村民家门口的污水池,每到夏天蚊虫滋生,臭气熏天。”村民赵文华说,现在一池碧水、波光粼粼,村民闲暇时来附近运动休闲,好不惬意。

“自家小事自己干,村里大事共同干。”蔡建红说,像清除杂草杂物、生活垃圾等小事,动员党员、群众自己动手完成。对于建设村内道路、沟渠、公厕等小微项目,由村湾理事会和乡土工匠队组织本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地取材”共同干。对于村里的大项目,项目共管小组则发动村民按工计酬,有偿参与共建。

近年来,在蔡建红带领下,成家堡群众自发利用废旧砖瓦修建围墙,修建小广场2个、小菜园68个、小庭院62个、小景点8处。栽种各类绿化树木510株,修建村内道路8.3公里、拓宽道路4.6公里,新建公厕5个,清淤沟渠2.5万米。

“现在大家都喜欢出来在村里转转。”村民们纷纷表示,路宽了,景美了,从“面子”到“里子”都得到了提升。